我国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病原菌,早发型多为大肠杆菌,与母亲孕期感染等因素相关,易致早产儿等感染;晚发型多为葡萄球菌,常因新生儿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感染,有相关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病情进展快,怀疑需及时就医检查,对高危新生儿要加强护理减少感染机会。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
特点:大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在新生儿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若发生感染,大肠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液引发败血症。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多在出生后7天内起病,常与母亲孕期有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等因素相关。大肠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如脂多糖等,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发热、呼吸急促、拒奶、精神萎靡等一系列感染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更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引发败血症。男女性别在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新生儿败血症中无明显差异,但早产儿由于其自身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更差,感染风险更高。
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葡萄球菌
特点:葡萄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多在出生7天后起病,常与新生儿住院期间,如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通过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等途径发生感染有关。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溶血素、凝固酶等,导致新生儿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皮肤脓疱、发热、黄疸加重等。
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在各个胎龄的新生儿中均可发生,但在有侵入性操作史(如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的新生儿中更为常见。男女性别在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新生儿败血症中无显著差异,但有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儿,无论男女,感染葡萄球菌的风险均会增加。
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若怀疑新生儿有败血症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培养等,以明确病原菌,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要加强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感染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