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后再次移位会出现局部疼痛与肿胀加剧、畸形加重、功能障碍加重及神经血管相关症状,如神经受压致感觉异常、血管受损致血运改变等。
畸形:可出现典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畸形表现加重或出现新的畸形。正常桡骨远端具有一定的解剖形态,骨折复位后移位时,可能会再次出现“餐叉样”畸形(即腕部背面突出,手掌侧面凹陷)或“枪刺样”畸形(桡骨茎突明显突出)等。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的位置发生改变,破坏了正常的骨骼排列结构所致。通过体格检查可以直观地发现畸形的变化,与复位前的畸形情况对比可明确移位情况。
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加重:患者原本在骨折复位后可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腕关节活动受限,但复位后移位会使活动受限进一步加重。患者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会比移位前更加困难,严重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活动,如抓握物品、书写等动作会受到明显阻碍。这是因为骨折断端移位后,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受到异常的牵拉或卡压,导致关节活动的力学平衡被打破,从而限制了关节的正常活动。研究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移位的患者,其腕关节活动度较未移位者明显减小,如腕关节屈曲角度、伸展角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神经血管相关症状
神经受压表现:如果骨折复位后移位压迫到周围神经,可能会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例如,桡神经浅支受压时,可能会出现手背桡侧半、拇指、食指及中指桡侧半的感觉减退或麻木等症状。这是因为移位的骨折断端对神经造成了机械性压迫,影响了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组织相对较为娇嫩,骨折复位后移位导致神经受压的情况可能会对其神经功能发育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及时处理。
血管情况变化:严重的骨折复位后移位可能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伤处皮肤颜色改变,如出现皮肤苍白、发紫等情况,同时可能伴有皮温降低。这是因为移位的骨折断端可能会压迫或损伤周围的血管,影响血液的供应和回流。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本身血管弹性较差,骨折复位后移位引起血管受损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特别关注其肢端的血运情况,如脉搏搏动是否减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