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可治好,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适用于骨折块小、移位不明显者,用石膏等固定4-6周;手术用于骨折块大、移位明显影响关节等情况,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愈合后需循序渐进康复锻炼,治疗康复中要注意营养补充、避免过早负重等。
适用情况:如果撕脱性骨折块较小,骨折端移位不明显,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对于一些手部小的撕脱性骨折,骨折块移位不大时。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让受伤的部位保持稳定,避免骨折端进一步移位,一般需要固定4-6周,之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固定进行康复锻炼。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儿童的撕脱性骨折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好,因为儿童骨骼再生能力强,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而对于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同样适用,但需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相对缓慢,且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影响愈合。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撕脱性骨折块较大,骨折端移位明显,影响关节功能或复位后不稳定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如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骨折块较大且移位明显,影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时。
具体措施:手术一般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使用螺钉等内固定物将撕脱的骨折块固定回原来的位置。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锻炼,但康复的时间和方案会根据手术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有所不同。对于年轻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关节的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而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需要权衡手术风险和预期的功能恢复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影响生活质量。
骨折愈合后,都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康复锻炼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例如,手部撕脱性骨折固定拆除后,要进行手指的屈伸等活动锻炼;下肢撕脱性骨折则需要进行步态训练等。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尤其是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等有助于骨折愈合的营养物质。同时,要避免过早负重等不利于骨折愈合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