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的常见原因包括局部血运不良(与年龄、骨折类型及部位有关)、感染因素(与开放性骨折未及时彻底清创、受伤环境不洁及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固定不牢固(与儿童活动多、老年骨质疏松等有关)、软组织嵌入(与受伤机制致软组织嵌入骨折端及后续未及时去除有关)。
年龄因素:儿童骨折后局部血运相对较好,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如果是老年患者,其自身血管存在退变等情况,骨折部位血运可能本身就较差,更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例如,老年人的骨折部位,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管径变窄等,血液供应难以满足骨折愈合对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需求。
骨折类型与部位:一些特殊部位的骨折本身血运就较差,比如胫骨中下1/3骨折,因为该部位的营养血管损伤后,骨折远端血运供应不足,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粉碎性骨折等骨折类型,骨折端破坏严重,会破坏更多的血运通道,影响骨折愈合。
感染因素
生活方式与病史:开放性骨折患者如果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清创,或者受伤环境不清洁等,容易发生感染。例如,受伤后伤口被泥土等污染,细菌容易侵入骨折部位,引起局部感染,感染会破坏骨折部位的正常组织,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一些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更难控制,从而增加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
固定不牢固
年龄与康复情况:儿童骨折后如果固定不牢固,由于儿童活动相对较多,骨折端容易受到剪切力等影响,导致骨折端不稳定,不利于骨折愈合。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能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即使进行了固定,但固定的强度可能不足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也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比如,老年患者骨折后采用的外固定装置,如果固定力度不够,骨折端在活动时无法保持稳定,影响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
软组织嵌入
受伤机制与处理:在骨折发生时,如果有软组织嵌入骨折端之间,会阻碍骨折端的接触和愈合。例如,机器绞伤等导致骨折的患者,可能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骨折间隙,使得骨折端无法正常对合,影响骨折愈合。如果在后续处理中没有及时发现并去除嵌入的软组织,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就容易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