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骨肿瘤是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侵犯等途径转移至骨骼形成的肿瘤,其病因包括肿瘤细胞特性、血液循环特点等血行转移因素,淋巴系统途径等淋巴转移因素以及邻近组织肿瘤侵犯等直接侵犯因素,不同人群在发生风险和表现上有差异,儿童发生相对较少但需关注原发肿瘤排查。
血行转移
肿瘤细胞特性:某些原发肿瘤的细胞具有向骨组织转移的倾向性。例如,乳腺癌细胞表面存在一些特殊的受体,能够与骨组织中的细胞外基质等成分结合,从而更容易定植在骨骼。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表达的钙黏蛋白-5等分子与骨组织的亲和性较高,使得癌细胞能够从原发部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后,定向迁移至骨组织。
血液循环特点:人体的血液循环中,脊椎静脉系统等存在特殊的解剖特点,使得一些肿瘤细胞容易在此处停留生长。脊椎静脉系统与胸腔、腹腔、盆腔等部位的静脉广泛交通,且没有静脉瓣,这就为肿瘤细胞的逆流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前列腺癌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脊椎静脉系统转移至脊椎骨等部位。
淋巴转移
淋巴系统途径:肿瘤细胞可以侵入淋巴管,随着淋巴液引流至区域淋巴结,然后再经淋巴循环转移至骨骼。例如,肺癌的肿瘤细胞可以先转移至肺门淋巴结等区域淋巴结,然后通过淋巴系统进一步转移至骨骼。一些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其肿瘤细胞可以经颈部淋巴结转移途径,最终扩散到骨骼。
直接侵犯
邻近组织肿瘤侵犯:邻近骨骼的原发肿瘤可以直接侵犯骨骼。例如,胸壁的恶性肿瘤可以直接侵犯肋骨等骨骼结构。甲状腺癌的肿瘤组织可以直接侵犯邻近的胸骨等骨骼。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风险和相关表现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患者,相对其他人群发生转移性骨肿瘤的风险更高;长期吸烟的人群,其肺癌等原发肿瘤的发生率可能增加,进而增加了发生转移性骨肿瘤的可能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肿瘤细胞的防御等能力可能下降,也更容易受到转移性骨肿瘤的影响。特殊人群如儿童发生转移性骨肿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往往有其特殊的原发肿瘤来源及临床特点,需要特别关注其原发肿瘤的排查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