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股骨骨折后需卧床休息并正确体位摆放,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治疗,使用止痛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辅助,进行康复训练并监测病情,包括观察生命体征等,关注基础疾病控制以促进骨折愈合及老人健康。
牵引治疗
皮牵引:适用于一些比较年轻、骨折移位相对较轻的老人,通过在患肢皮肤上放置牵引带,利用weights产生的力量来对抗骨折端的肌肉拉力,达到复位和固定骨折的目的。皮牵引需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破损等情况,定期检查牵引的重量和位置是否正确。
骨牵引:对于一些骨折移位明显或不稳定的老人可能会采用骨牵引,如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等。骨牵引是通过穿刺入骨组织来施加牵引力量,能提供较大的牵引重量,更有效地复位骨折。但骨牵引有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要注意保持牵引针处的清洁,防止感染。
药物辅助治疗
止痛药物:老人股骨骨折后会有疼痛症状,可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提高老人的舒适度,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对老人的肝肾功能等造成过度影响。
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可使用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但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考虑老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情况。
康复护理与监测
康复训练:在骨折初期,可进行非骨折部位的肢体活动和肌肉收缩训练,如足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骨折的恢复,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肢体力量的康复训练,但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幅度逐渐增加,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老人的生命体征、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皮肤血运等。例如要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关注老人的营养状况,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例如糖尿病老人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骨折修复;高血压老人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避免血压波动影响骨折部位的血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