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骨软骨瘤病是少见关节病,本质是滑膜化生形成软骨或骨软骨性游离体,病因未完全明,可能与外伤、慢性炎症等有关,病理见滑膜增生化生为软骨等形成游离体,临床表现有关节症状及游离体相关表现,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各有作用,治疗主要是手术,术后需康复训练且不同人群康复有差异。
病因: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外伤、慢性炎症、滑膜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认为外伤可能导致滑膜损伤,进而引发滑膜的一系列病理改变,逐渐形成软骨或骨软骨性游离体;慢性炎症刺激滑膜,也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病理表现:滑膜呈现绒毛状或结节状增生,增生的滑膜组织逐渐化生为软骨或骨软骨组织,进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游离体。这些游离体可在关节内游离,数量不等,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
临床表现
关节症状:常见于膝关节,其次为髋关节、肘关节等。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程度不一,活动时可加重。肿胀多为关节弥漫性肿胀,活动受限表现为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
游离体相关表现:游离体在关节内游离可能导致关节绞锁,即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卡住,不能活动,稍作活动或改变体位后又可恢复活动。有些患者可在关节周围触及游离体的摩擦感。
影像学检查
X线:可发现关节内游离体的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影。但早期较小的游离体可能不易发现。
CT:对于X线难以发现的较小游离体,CT检查更为敏感,能清晰显示游离体的位置、数量和形态。
MRI:不仅可以显示游离体,还能观察滑膜的增生情况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更早地发现病变。
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下游离体取出术和开放性手术取出游离体并处理病变滑膜。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关节发育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在康复过程中,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注重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影响关节发育,而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