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化会引发疼痛(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活动受限(腰部、下肢活动受限)、麻木(下肢麻木)、肌肉力量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中老年人群等是相关症状的高发或易患群体,不同人群因自身状况不同症状表现有差异。
下肢放射性疼痛:当腰椎退化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到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呈刺痛或电击样痛,在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疼痛可能会加剧。对于有腰椎病史或腰部曾受外伤的人群,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现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退化会使腰椎的灵活性下降,患者腰部活动范围减小,表现为弯腰、后仰、侧屈等动作困难。例如,难以自如地从地上捡起物品,穿衣、系鞋带等日常活动也会受到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退化较为普遍,腰部活动受限的情况相对常见。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腰椎周围肌肉力量减弱,也容易出现腰部活动受限。
下肢活动受限:由于下肢放射性疼痛或腰椎退化导致神经受压等原因,患者下肢活动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行走困难,步行距离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跛行。一些患有腰椎退化且合并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下肢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
麻木
下肢麻木:腰椎退化压迫神经时,还可能导致下肢麻木,麻木部位与放射性疼痛区域往往相关,可伴有感觉减退。例如,小腿、足部等部位出现麻木感,就像有一层东西覆盖一样。糖尿病合并腰椎退化的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基础存在,下肢麻木的症状可能会更复杂且更难缓解。
肌肉力量下降
下肢肌肉力量下降:长期腰椎退化影响神经功能,可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患者可能出现走路无力,容易绊倒等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肌肉力量本身就相对较弱,腰椎退化进一步加重了下肢肌肉力量下降的问题,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间歇性跛行
行走时症状加重: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加重,需停下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复发,这就是间歇性跛行。中老年人群是腰椎退化导致间歇性跛行的高发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退化程度逐渐加重,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