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肿胀的处理分早期和中后期。早期24-48小时内冷敷并抬高患肢;中后期48小时后热敷,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肿胀严重时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消肿药物,非药物处理多为首要选择。
一、受伤早期的处理
(一)冷敷
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手腕骨折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从而减轻肿胀。例如,有研究表明,骨折后早期冷敷可显著降低受伤部位的肿胀程度,有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可在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薄毛巾。
(二)抬高患肢
将手腕骨折的手臂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减少手部血液和淋巴液的淤积,进而减轻肿胀。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应尽量保持患肢抬高的姿势,在休息时可使用枕头等将手腕垫高。
二、受伤中后期的处理
(一)热敷
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手腕部位,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肿胀的吸收。研究发现,适当的热敷可以改善受伤部位的微循环,加快组织修复,有助于消肿。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热敷时要注意监测温度,防止烫伤。
(二)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也有助于消肿。例如,缓慢地进行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康复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也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儿童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需要在家长和医生的密切监督下进行,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和方式,以确保安全有效。
三、药物辅助(非药物优先,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肿胀较为严重,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一些具有消肿作用的药物,但需谨慎选择。例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可能对消肿有一定帮助,但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不过,非药物的处理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首要选择来减轻手腕骨折后的肿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