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良性肿瘤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穿刺活检。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筛,CT能清晰显示细节,MRI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有一定变化但不如恶性肿瘤明显;穿刺活检可明确性质但有风险,不同人群检查各有注意事项。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肿瘤的细节,包括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内部结构等。增强CT扫描对肝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较大,不同肝良性肿瘤在增强扫描时有不同的强化特点。如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早出晚归”的强化特点,即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向中心扩展,延迟期病灶大部分或完全强化。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应在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育龄女性若进行CT检查,需考虑辐射对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
MRI检查:对肝良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超声、CT难以鉴别的病变。MRI多参数成像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肿瘤的特征,例如肝血管瘤在MRI上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且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称为“灯泡征”。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进行MRI检查,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需谨慎进行MRI检查,生活方式一般不影响MRI检查结果,有相关病史的人群通过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肝良性肿瘤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某些肝良性肿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通常不如恶性肿瘤明显。例如甲胎蛋白(AFP),在肝血管瘤、肝囊肿等良性肿瘤时,AFP一般正常,而在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时AFP常显著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肿瘤标志物基础水平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影响较小,有肝病病史人群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穿刺活检
对于一些通过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肝良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活检。穿刺活检可以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但穿刺活检有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穿刺活检时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风险,儿童进行穿刺活检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人群穿刺活检风险更高,需提前纠正凝血功能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