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糖不耐受分生理性和继发性,生理性的多因乳糖酶活性随年龄增长渐成熟,2岁左右可能自己好转;继发性常由小肠黏膜损伤致,自身一般不会自己好,需治原发疾病并调整饮食,家长要密切观察,生理性的随月龄增添辅食辅助,继发性的及时就医,依情况处理以保证婴儿营养摄入。
一、生理性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婴儿乳糖不耐受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乳糖不耐受里的生理性乳糖不耐受,多见于6个月以内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婴儿。这是因为婴儿小肠黏膜内乳糖酶活性较低且活性会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部分婴儿可能会出现生理性乳糖不耐受情况。一般随着婴儿成长,肠道发育逐渐完善,乳糖酶活性会逐步提高,到2岁左右,乳糖酶的活性可达到成人水平,此时生理性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能会自己好转。例如有研究观察发现,大部分生理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在添加辅食过程中,随着辅食中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及自身乳糖酶的逐渐成熟,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通常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黏膜损伤,使得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引起的,比如婴儿感染性腹泻等疾病可能会继发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下,婴儿自身一般不会自己好,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情况调整饮食等。如果不积极干预原发疾病,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状况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加重。例如婴儿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后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若不及时处理轮状病毒感染及调整乳糖摄入情况,腹泻等症状可能迁延不愈,乳糖不耐受的表现也会持续。
三、特殊人群(婴儿)的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腹泻、腹胀、哭闹不安等情况。如果是生理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要注意合理喂养,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添加合适的辅食来辅助改善。如果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要及时带婴儿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比如可以暂时更换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等,以保证婴儿的营养摄入,同时避免因乳糖不耐受导致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总之,婴儿乳糖不耐受是否自己好要根据是生理性还是继发性等不同情况来判断,家长需谨慎对待,做好观察和相应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