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骨折块小无移位或不适合手术者,用长腿石膏等固定6-8周,早期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后期渐行屈伸活动度训练;手术适用于骨折块移位明显或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包括锚钉固定术(创伤小,准确定位复位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复位准但创伤稍大,术后注意伤口护理及康复训练)。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骨折块较小且无明显移位,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等情况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老年患者身体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创伤时。一般要求膝关节屈曲30°位,用长腿石膏或支具固定6-8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血运等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
2.康复训练
在固定的早期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在固定4-6周后,如果骨折有一定程度的愈合,可以逐渐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仍需谨慎进行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愈合进程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影响儿童膝关节的正常发育。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骨折块移位明显,移位超过2-3mm,或者合并有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骨折块移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或者同时合并有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等情况。
2.手术方法
锚钉固定术:通过在胫骨或股骨上钻孔,将锚钉植入,然后用缝线将撕脱的骨折块固定在原位。这种方法对于固定撕脱性骨折较为常用,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在手术过程中要准确复位骨折块,确保固定牢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要考虑其骨骼的特点,儿童患者骨骼较软,在操作时要避免损伤骨骺等结构。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一些骨折块较大、移位明显的情况,需要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固定骨折块。这种手术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复位骨折,但创伤相对锚钉固定术稍大。在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也需要根据内固定的稳定情况来制定,一般早期也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基础训练,然后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