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骨症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定。实验室检查有血液和尿液检查,血液查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尿液查尿氟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X线见骨骼形态和变形改变,CT更敏感,MRI评估神经等;骨密度测定用双能X线,不同人群检查有侧重,儿童需注意辐射。
尿液检查:尿氟测定是氟骨症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尿氟含量增高提示机体摄入氟过多。一般尿氟正常值为0.5-1.5mg/L,氟骨症患者尿氟可明显高于此值。同时,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可能增加,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代谢的产物,骨组织破坏或骨转换增加时尿羟脯氨酸排出增多。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骨骼形态改变:可见骨质硬化,表现为骨密度增高,以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较为明显,早期可表现为骨小梁增粗、模糊,进而骨小梁融合,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还可见骨质疏松,多见于病情较轻或病变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
骨骼变形:脊柱常出现椎体方形变、竹节样改变等,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硬化,椎体间可出现骨桥形成。四肢长骨可见骨干弯曲、变形,关节面不平整等。
CT检查:CT对于早期氟骨症骨质改变的显示比X线更为敏感,能更清晰地观察到骨小梁的细微变化、骨质密度的改变以及椎管内情况等。例如,可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导致的椎管狭窄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神经受压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主要用于评估氟骨症患者是否存在神经受压及脊髓损伤等情况。当存在椎管狭窄时,MRI可清晰显示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骨密度测定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可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氟骨症患者早期骨密度可能增高,随着病情进展,骨密度可出现异常改变,有助于评估骨骼的矿化程度和骨量变化。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氟骨症检查时基本遵循上述检查方法,但需根据个体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例如,对于长期生活在高氟地区、有氟接触史的人群,应重点进行尿氟测定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对于出现骨骼疼痛、畸形等症状的患者,除常规检查外,还需结合MRI等检查评估神经等情况。儿童患者进行检查时需注意检查的辐射剂量等问题,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