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术后康复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上)阶段,早期被动弯曲,中期主动-辅助弯曲,后期主动弯曲强化,且要注意疼痛管理和定期复查,不同人群康复有相应注意要点,儿童、老年等不同患者复查频率等有差异。
中期阶段(术后2-6周)
主动-辅助弯曲:患者逐渐开始进行主动的膝关节弯曲尝试,同时可辅以弹力带等辅助工具。患者坐在床边,将小腿自然下垂,利用自身腿部肌肉的轻微收缩尝试弯曲膝关节,也可以借助弹力带套在足底,通过弹力带的拉力辅助增加弯曲角度。对于年龄较大、恢复较好的成人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弯曲的力度和幅度,但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在进行弯曲训练时更要注意力度和角度的把控,防止骨折部位受到不良应力。
后期阶段(术后6周以上)
主动弯曲强化:患者可以进行更加自主的膝关节弯曲锻炼,如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于地面,缓慢地将膝关节尽量向胸部贴近,然后再缓慢伸直,重复进行。还可以进行靠墙静蹲等锻炼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进而更好地促进膝关节弯曲功能的恢复。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在进行弯曲锻炼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因姿势不当影响锻炼效果或加重膝关节负担;对于运动员等运动强度较大的人群,在后期可以逐渐增加弯曲锻炼的强度和难度,使其膝关节弯曲功能恢复到接近受伤前的水平,但同样要以不引起疼痛和损伤为前提。
注意事项
疼痛管理:在弯曲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锻炼。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可能提示锻炼方式不当或骨折部位出现异常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疼痛的方式可能不太准确,更需要密切观察其面部表情、肢体反应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锻炼方案。
定期复查: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弯曲锻炼的方案。例如,如果骨折愈合情况不佳,可能需要适当延缓弯曲锻炼的进度;如果骨折愈合良好,则可以逐渐增加弯曲锻炼的强度和幅度。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复查的频率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患者复查频率可能相对较高,以便及时了解骨骼的生长和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