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同阶段有相应康复锻炼,早期1-2周进行手指屈伸、肩部耸肩及肘部肌肉收缩锻炼;中期2-6周开展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锻炼;后期6周以上进行力量增强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锻炼中出现异常要停练咨询医生,且遵循个体化原则。
肩部和肘部肌肉收缩:进行肩部的耸肩运动以及肘部的肌肉等长收缩。耸肩时,双肩缓慢向上耸起,然后放下,重复10-15次;肘部肌肉等长收缩是指在保持肘部不动的情况下,用力收缩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次左右,每天3-4次。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比如儿童的运动强度应更弱一些。
中期康复锻炼(骨折后2-6周)
腕关节活动度锻炼: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和旋转运动。腕关节屈伸时,缓慢将手腕向上弯(背伸),再向下弯(掌屈),每次各10-15次;腕关节旋转时,顺时针和逆时针缓慢旋转手腕,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康复锻炼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同时要确保皮肤状况良好,防止出现压疮等问题。
前臂旋转锻炼:坐在椅子上,手臂自然下垂,缓慢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即手掌向下为旋前,手掌向上为旋后,每次各10-15次,每天3-4组。老年人进行该锻炼时要更加缓慢平稳,防止因平衡能力差而摔倒。
后期康复锻炼(骨折后6周以上)
力量增强锻炼: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腕的力量训练。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手握另一端,进行手腕的伸展和屈曲对抗弹力带阻力的运动,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青少年患者,可适当增加弹力带的阻力来提高锻炼效果,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逐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锻炼,如写字、拿杯子、拧毛巾等。通过这些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使其能够适应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运动员,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根据其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但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咨询医生。同时,康复锻炼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愈合情况、身体整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