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的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症状体征上有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且可放射、右上腹轻压痛及墨菲征阳性;实验室检查发作期血常规可轻度异常,生化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为首选,CT用于超声不明确时,MRCP对胆道显示清且对合并胆道病变有价值。
一、症状和体征评估
1.腹痛表现:慢性胆囊炎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发作多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这是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而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功能异常,从而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表述可能不清晰,需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
2.腹部体征:部分患者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墨菲征(Murphy征)可呈阳性,即检查者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阳性。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在发作期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反映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变化可能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可能更明显。
2.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一般无明显异常,若合并胆管梗阻等情况可能出现相应指标升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生化检查需关注血糖等指标变化对病情的影响。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常用首选检查方法。可观察胆囊的大小、壁厚薄、囊内情况等。慢性胆囊炎患者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厚(通常>3mm)、胆囊缩小或正常大小、胆囊内可有结石等。不同年龄患者超声图像可能因体型等因素略有不同,儿童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过度辐射。
2.CT检查:对于超声检查不明确的病例可考虑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胆囊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有助于发现胆囊壁增厚、结石等病变。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尤其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慎选择。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系统显示清晰,可明确胆囊管是否通畅、有无胆道梗阻等情况,对于诊断慢性胆囊炎合并胆道病变有重要价值。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不适用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