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锁骨骨折后需进行固定与制动,要注意固定部位位置及避免患侧上肢频繁活动;日常需观察局部情况、神经血管情况;睡眠采取仰卧位,适度活动;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新生儿锁骨骨折护理要轻柔且关注耐受及居住环境。
一、固定与制动
宝宝锁骨骨折后需及时进行固定,一般可采用“8”字绷带固定等方式。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合适位置,避免宝宝过度活动,尤其是患侧上肢的频繁活动,防止骨折断端移位,影响骨折愈合。例如,要限制宝宝患侧手臂的大幅度摆动、抓取物品等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牵拉骨折部位,导致骨折移位。
二、日常护理观察
1.局部情况观察:密切观察宝宝锁骨骨折部位的皮肤情况,看是否有红肿、破溃等现象。同时关注骨折处的肿胀程度变化,如果肿胀进行性加重,可能提示局部有异常情况,如出血增多等,需及时就医。
2.神经血管情况:留意宝宝患侧上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手指的活动情况等,判断是否有神经血管损伤。如果发现患侧上肢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手指活动障碍等,要立即告知医生,因为这可能是骨折导致神经血管受压引起的。
三、体位与活动
1.睡眠体位:宝宝睡觉时尽量采取仰卧位,避免患侧卧位,防止压迫骨折部位,影响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保持舒适的睡眠姿势,保证宝宝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
2.适度活动:在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但要避免剧烈活动。例如,在骨折初期,可进行一些手指的屈伸等小范围活动,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但要始终以不引起宝宝疼痛和不适为度。
四、饮食注意
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有助于骨折的愈合。钙是骨骼生长的重要原料,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生长。同时,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利于骨折恢复。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情况,由于新生儿身体各方面机能较为娇嫩,护理时要特别轻柔。在进行固定等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密切观察新生儿对固定的耐受情况,因为新生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更加细致地关注其身体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舒适,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让新生儿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促进骨折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