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的诊断包括病史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问受伤机制及症状,体格检查查脊柱外观、压痛及肢体感觉等;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初步筛查,CT能显细节,MRI可看软组织结构受损情况。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受伤的机制,比如是高处坠落、车祸撞击还是重物砸伤等情况,不同的受伤机制对脊柱骨折的判断有一定提示作用。同时了解受伤后的症状,如是否有颈部或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对于儿童,还需考虑是否有暴力牵拉史等特殊情况,因为儿童脊柱骨折可能有其特殊的受伤原因,如过度牵拉等。对于老年人,要询问是否有骨质疏松相关病史,因为骨质疏松可能增加脊柱骨折的风险。
2.体格检查:检查脊柱的外观,看是否有畸形、肿胀等情况。检查脊柱的压痛部位,明确疼痛的具体位置有助于判断骨折的大致部位。检查肢体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情况,若出现肢体感觉减退、运动障碍、反射异常等,提示可能有脊髓或神经损伤,这对于脊柱骨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很重要。例如,脊髓损伤可能导致相应节段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脊柱骨折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以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如脊柱的生理曲度是否改变,椎体是否有压缩、变形等情况。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骨折征象,如椎体压缩骨折表现为椎体高度变矮等,但X线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者椎管内的情况显示不够清晰。对于儿童脊柱骨折,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椎体的形态等情况,但由于儿童脊柱的骨骺等结构特点,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脊柱骨折的细节,比如椎体骨折的具体类型,是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还是骨折脱位等,还可以显示椎管内是否有骨块占位等情况。对于复杂的脊柱骨折,CT检查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例如,通过CT可以清晰看到椎体骨折块是否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等结构。
3.MRI检查:不仅可以显示骨折的情况,还能观察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结构是否受损。对于判断脊髓是否有水肿、出血等损伤情况有重要价值。在脊柱骨折的诊断中,MRI可以帮助医生全面评估脊髓神经的状态,这对于后续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非常关键。例如,能发现脊髓的挫伤、出血等情况,这些情况在X线和CT上可能无法准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