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后要注意休息与制动,儿童需加强看护,成年人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儿童和老年人饮食有侧重;肿胀初期冷敷、后期热敷,疼痛可通过抬高患肢等缓解,必要时选儿童适用药物;早期进行未受伤肢体活动和足部非负重锻炼,后期逐渐负重锻炼且循序渐进;要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密切关注愈合进程。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有助于骨折愈合。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等,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对骨折修复有益。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饮食安排需有所侧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适当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以满足骨骼生长需求;老年人则要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防止便秘等问题。
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恢复。
肿胀与疼痛管理
肿胀处理:受伤初期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要注意冷敷温度,避免冻伤皮肤,儿童皮肤娇嫩,冷敷时更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对于肿胀明显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消肿作用的药物辅助治疗,但儿童需谨慎选择药物。
疼痛缓解:如果疼痛较明显,可通过抬高患肢、调整体位等方式缓解。一般不首选药物止痛,若必须用药,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对骨骼发育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调整护理措施,让患者保持舒适的状态。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在骨折固定后,可进行未受伤肢体的主动活动以及足部非负重的小幅度肌肉收缩和舒张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儿童患者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和加重损伤。
后期锻炼: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负重锻炼,从部分负重开始,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和活动范围。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确保安全有效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生长活跃,骨折愈合速度可能与成人不同,更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进程,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通过定期复查,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处理,保障骨折顺利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