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后有正确休息姿势,包括仰卧位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适用大多数患者;要避免患侧长时间受压,贯穿骨折恢复各阶段;若采用石膏等固定,需根据固定情况调整姿势,保证骨折固定有效,适用于固定治疗患者。
一、仰卧位抬高患肢
原理及操作:仰卧位时将骨折的足部适当抬高,一般可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做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足部的肿胀。例如,可在脚下垫一个合适高度的枕头,使足部处于自然舒适的抬高状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骨骼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同样需要注意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抬高患肢除了减轻肿胀外,还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适用情况:在骨折后的早期休息时,仰卧位抬高患肢是较为常用的姿势,适用于大多数跖骨骨折患者,无论性别,只要身体状况允许采取仰卧位都可采用。
二、避免患侧长时间受压
原理及操作:无论是仰卧位、侧卧位还是其他姿势,都要注意避免骨折的足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如果是侧卧位,不要让身体重量长时间压迫患侧足部,可以在两腿之间垫一个软枕,将患侧足部悬空,保持患足处于放松、不受压的状态。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患者,更要注意休息时避免患侧受压,因为站立工作会使足部承受较大压力,休息时受压会加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影响骨折愈合;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足部感觉可能相对不敏感,更要格外注意避免受压,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适用情况:在整个跖骨骨折恢复期间,无论是休息还是日常活动中,都需要避免患侧足部受压,贯穿骨折恢复的各个阶段。
三、根据骨折固定情况调整姿势
原理及操作:如果患者采用了石膏固定等方式固定跖骨骨折,那么休息姿势需要根据石膏固定的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石膏固定后要保持石膏固定部位的稳定,避免石膏变形或对骨折部位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来说,仍以仰卧位抬高患肢为主,但要注意石膏周围的位置关系,确保患足处于合适的位置。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泼好动,石膏固定后更要密切关注姿势对石膏和骨折部位的影响,及时调整姿势以保证骨折固定的有效性;对于老年患者,石膏固定后可能需要家属协助调整姿势,确保患足处于正确的休息位置,促进骨折顺利愈合。
适用情况:在采用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跖骨骨折后,需要根据固定情况相应调整休息姿势,适用于所有采用固定治疗的跖骨骨折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