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局部处理和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是早期根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手术治疗有清创术、骨移植术、截肢术;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要关注骨骼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及手术风险等。
支持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感染的控制和身体恢复。比如多摄入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贫血患者可适当补充铁剂等纠正贫血;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可补充白蛋白等。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早期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苯唑西林钠等抗生素;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早期、足量、联合、敏感的原则,一般静脉给药为主,在病情控制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继续治疗,疗程通常较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要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调整。
手术治疗
清创术:适用于慢性骨髓炎有死骨形成、无效腔及窦道流脓的情况。通过手术彻底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刮除窦道壁的瘢痕组织,使创面变为新鲜的组织床,为创面愈合创造条件。
骨移植术:对于较大的骨缺损,在感染控制后可考虑行骨移植术,如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等,以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和病变部位功能恢复。
截肢术:极少数病情严重,经多种治疗无效,且合并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或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无法通过其他手术保留肢体时,可考虑截肢术,但需非常谨慎,充分评估利弊。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骨髓炎多与血源性感染有关,由于儿童骨骼生长活跃,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手术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损伤骨骺等影响骨骼正常生长的结构。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心理护理,缓解其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恐惧情绪。
老年患者:老年骨髓炎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控制基础疾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骨髓炎的针对性治疗。抗生素的使用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发生不良相互作用。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严格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