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合理调养可控制病情等,需病因治疗(Hp感染时根除及调整饮食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病情监测随访,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有不同治疗及随访特点。
一、治疗方面
1.病因治疗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若存在Hp感染,需进行根除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规范的Hp根除治疗可使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得到改善,对于一些轻度萎缩性病变可能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但完全治愈也并非绝对,且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一般采用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抗生素的四联疗法,疗程通常为10-14天。
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规律饮食,少食多餐。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对病情的控制有重要作用。比如,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胃黏膜损伤,而规律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营造利于胃黏膜修复的内环境。
2.药物治疗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侵蚀,促进胃黏膜修复。
促胃肠动力药:对于伴有腹胀、早饱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改善胃肠蠕动,缓解症状,间接有利于胃黏膜的恢复。
二、病情监测与随访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一般建议每年至少复查一次胃镜。通过胃镜和病理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是否有进展,如是否出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对于年龄较大、有长期病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要密切随访。
三、特殊人群情况
1.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老年人胃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相对隐匿,因此更要加强病情监测和随访,严格遵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
2.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格外谨慎。儿童患者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在治疗上首先要考虑根除H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性大或有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注重饮食调整,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随访观察胃黏膜的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