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发病与雌激素、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影响孕妇睡眠生活质量且可能致产后出血等,影响胎儿致不良妊娠结局,可通过血清学等检查诊断,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并监测胎儿,高龄、有既往病史、肥胖孕妇需特殊考虑及加强监测。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雌激素、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胆汁流出受阻;同时,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雌激素的代谢等方面存在差异,若代谢异常则易引发ICP;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其发病产生影响。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孕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这会严重影响孕妇的睡眠和生活质量,部分孕妇可能出现轻度黄疸,一般在分娩后迅速消退,但少数孕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对胎儿的影响: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由于胆汁淤积,影响胎盘的物质交换等功能,会增加胎儿缺氧、生长受限的风险,还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新生儿窒息等情况。
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查:血清胆汁酸升高是ICP的特异性实验室证据,通常甘胆酸(CG)和总胆汁酸(TBA)水平明显升高。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可有轻度升高。
胆汁淤积相关症状评估:结合孕妇出现的皮肤瘙痒等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与管理
一般治疗:孕妇需适当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间断吸氧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等,可改善胆汁淤积情况,但具体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胎儿监测: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如通过胎动计数、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手段,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出现缺氧等异常情况。
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ICP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清胆汁酸、肝功能以及胎儿宫内情况,因为高龄孕妇本身就存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等风险,再合并ICP会进一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有既往ICP病史孕妇:既往有ICP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ICP的风险较高,需要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等相关评估,孕期加强监测,包括更早开始监测血清胆汁酸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肥胖孕妇:肥胖孕妇发生ICP的机制可能与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等有关,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病情监测和管理,密切关注胎儿生长发育和宫内安危情况,因为肥胖可能影响胎盘功能等,进而影响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