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主要依据主要诊断标准如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组织活检证实浆细胞瘤、血清或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存在,次要诊断标准包含骨髓浆细胞比例、M蛋白水平、溶骨性病变、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需符合至少1项主要标准加1项次要标准或符合3项次要标准且含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和存在M蛋白,同时要排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等类似疾病并考虑患者年龄、病史等因素。
一、主要诊断标准
1.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中,浆细胞比例≥60%,且形态异常(如原始或幼稚浆细胞增多等)。此指标反映骨髓中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情况,异常比例的浆细胞提示可能存在骨髓瘤相关的浆细胞异常增生。
2.组织活检证实浆细胞瘤: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组织中有浆细胞肿瘤性增殖形成的浆细胞瘤,这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形态学依据之一,明确了肿瘤的组织学存在。
3.血清或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存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显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3g/dL、IgG≥3.5g/d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轻链且含量≥1g/24h。M蛋白的出现是由于浆细胞克隆分泌单一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血清学特征。
二、次要诊断标准
1.骨髓浆细胞比例:骨髓中浆细胞比例为10%~59%,相较于主要标准中的高比例,此范围的浆细胞增多也提示浆细胞的异常增殖,但程度相对较轻。
2.M蛋白水平:血清或尿中M蛋白水平低于主要标准所规定的数值,提示M蛋白存在但浓度未达到主要标准的程度。
3.溶骨性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发现存在溶骨性骨质破坏,这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终末器官损害表现之一,与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导致骨质破坏有关。
4.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血清中正常免疫球蛋白(如IgA、IgM等)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的50%,反映了骨髓瘤细胞克隆增殖抑制了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导致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
三、诊断综合判断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需要符合至少1项主要标准加1项次要标准,或者符合3项次要标准且其中包括骨髓中浆细胞比例≥30%和存在M蛋白。同时,需排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等类似疾病。在诊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需结合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疾病;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则需更细致地鉴别是否为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或其他相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