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炎需加强产前检查评估肝功能指标及肝炎病毒标志物以制定诊疗方案,孕期要保证充足休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分娩期据肝炎类型等选合适方式,乙肝需母婴阻断,重症肝炎考虑终止妊娠,产后继续监测产妇指标,乙肝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丙肝新生儿密切观察护理。
一、产前检查与评估
妊娠合并肝炎时需加强产前检查,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等,通过这些指标变化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同时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肝患者检测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丙肝患者检测丙肝抗体等,明确肝炎类型及病毒复制情况,以此为制定后续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孕期管理
1.休息方面:孕妇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日保证7-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劳累,可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同时减轻肝脏负担。
2.饮食方面: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肝脏负担。
3.病情监测: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有无乏力加重、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表现,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动态监测各项指标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及处理方案。
三、分娩期处理
根据肝炎的具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若为乙型肝炎,需严格按照母婴阻断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新生儿获得有效的乙肝免疫预防;对于重症肝炎等可能危及产妇生命的情况,需适时评估并考虑终止妊娠,以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分娩过程中要注意减少产妇体力消耗,预防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产后护理及新生儿处理
1.产后产妇护理:产后继续监测肝功能等相关指标,观察产妇一般状况,如有无阴道出血异常、伤口愈合情况等,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后续治疗,若有肝炎相关后续治疗需求需规范进行。
2.新生儿处理:对于乙肝产妇所生新生儿,需按照规定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于丙肝产妇所生新生儿,需密切观察其一般情况,必要时进行丙肝相关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情况并及时处理,同时新生儿要做好日常护理,保证喂养等环节的安全与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