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疼痛(急性起病急疼痛明显,慢性隐匿间歇性隐痛)、肿胀(急性明显伴皮肤温度升高等,慢性轻)、功能障碍(关节附近骨炎影响关节活动,儿童还可影响生长发育);全身有发热(急性感染性骨炎多高热伴寒战,慢性少数低热间断)、乏力(疾病致应激机体消耗增加致全身乏力),不同类型骨炎症状有差异,疑骨炎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
急性骨炎:起病较急时,局部多有明显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剧。例如急性化脓性骨炎,炎症刺激骨膜及周围组织,导致疼痛明显,儿童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哭闹不止、不愿活动患病肢体等表现。
慢性骨炎:疼痛相对较隐匿,多为间歇性隐痛或胀痛,在劳累、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可能会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但病情迁延不愈时疼痛会反复出现。
肿胀
局部炎症反应可引起肿胀,急性骨炎时肿胀往往较为明显,皮肤温度可能升高,可伴有发红等表现;慢性骨炎肿胀相对较轻,可能仅能触及局部组织增厚、有轻度肿胀感。
功能障碍:病变部位如果在关节附近的骨组织,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比如发生在膝关节周围的骨炎,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范围减小,影响正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可能还会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肢体短缩、畸形等情况。
全身症状
发热
急性骨炎:当为急性化脓性骨炎等感染性骨炎时,患者常出现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甚至可达到高热,伴有寒战等表现。这是因为感染病原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引起发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
慢性骨炎: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可能仅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5℃左右,且多为间断性发热。
乏力: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炎患者,由于疾病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消耗增加,患者常感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精神状态相对较差。
不同类型的骨炎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放射性骨炎多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有关,除了局部疼痛、骨质破坏等表现外,还可能有局部软组织纤维化、溃疡等特殊表现;嗜酸性肉芽肿性骨炎多见于儿童,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肿块形成等。如果出现疑似骨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