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化脓性骨髓炎,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及时清洁消毒皮肤破损处、积极治疗软组织及呼吸道等部位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骨科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处理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一、伤口护理方面
对于皮肤有破损的情况,无论是外伤导致的小伤口还是手术切口等,都要及时进行清洁与消毒。例如,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可使用碘伏等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防止细菌侵入引发感染进而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儿童皮肤娇嫩,在玩耍受伤后更要仔细处理伤口,避免感染扩散。
二、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
1.治疗软组织感染:当发生疖、痈等软组织感染时,要积极进行治疗。因为这些软组织感染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细菌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扩散至骨骼引发化脓性骨髓炎。比如,对于疖肿,要保持局部清洁,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药膏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儿童用药需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控制呼吸道等部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细菌播散,所以要积极治疗。如儿童若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降低细菌播散至骨骼引起化脓性骨髓炎的风险。
三、增强机体抵抗力
1.合理饮食: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蛋类、豆类,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营养均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
2.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比如成年人可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儿童可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跳绳等,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易感性。
四、手术相关预防
对于需要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从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操作到手术后的护理,都要确保无菌环境,降低手术部位感染进而引发化脓性骨髓炎的风险。例如,手术器械要严格消毒,手术室要保持洁净,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等。尤其是儿童进行骨科手术时,更要重视无菌操作,因为儿童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术后感染风险可能更高。
五、及时处理基础疾病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感染,进而增加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合理用药等,以降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