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复位使骨裂部位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固定分外固定(石膏、支具)和内固定;早期康复做未固定关节主动活动,后期增加强度范围恢复功能;药物辅助用促进愈合及止痛药物,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一、复位
骨裂通常需要进行复位,根据骨裂的部位、类型等采用相应的复位方法,如手法复位等,通过复位使骨裂的部位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为后续愈合创造条件。对于儿童骨裂,由于儿童骨骼的可塑性较强,手法复位相对较容易成功;而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裂可能需要借助影像学引导进行精准复位。
二、固定
1.外固定
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骨裂。通过石膏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裂愈合。例如上肢骨裂可采用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固定,下肢骨裂可能需要长腿石膏等。对于儿童,由于其生长发育快,石膏固定时要注意定期调整,避免影响骨骼发育。
支具固定:一些情况可选用支具固定,支具相对轻便,透气性较好,能提供一定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同时便于观察受伤部位的情况。
2.内固定:对于一些移位明显或不稳定的骨裂可能需要进行内固定,如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裂部位固定。内固定能更牢固地固定骨折部位,有利于早期活动,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等,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裂固定后早期就应开始康复治疗,包括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例如上肢骨裂固定后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的钟摆运动等;下肢骨裂固定后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进行康复训练,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以儿童能耐受为准。
2.后期康复:随着骨裂逐渐愈合,可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范围,进行关节活动度的全面恢复训练以及肌肉力量的训练,使受伤肢体恢复正常的功能。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裂愈合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四、药物辅助治疗
一般可使用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主要还是依靠复位、固定和康复等措施来促进骨裂愈合。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等,例如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在药物使用上需更加谨慎,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儿童则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影响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