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膀胱灌注、放疗和化疗。手术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选择及影响不同;膀胱灌注通过灌注药物杀灭残留肿瘤细胞,不同年龄患者耐受性不同;放疗可用于术前术后辅助或晚期姑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耐受性差异大;化疗多用于晚期或辅助治疗,不同年龄患者需关注药物安全性及对脏器影响等。
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复发且不宜行经尿道手术,以及肿瘤位于膀胱憩室等特定部位的情况。切除部分膀胱组织,术后膀胱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如膀胱容量可能减小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对膀胱功能的长期影响需更关注其后续生长发育及排尿功能的变化;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等。需切除整个膀胱、前列腺、精囊等周围组织,男性可能还需切除部分尿道,女性可能需切除部分尿道、子宫、卵巢等,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如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等。不同年龄患者对尿流改道方式的耐受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生活便利性及并发症的发生;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及对其未来的影响需谨慎评估。
膀胱灌注治疗
原理:通过将化疗药物等灌注到膀胱内,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率。常用的药物有丝裂霉素、表柔比星等。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术后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对膀胱灌注治疗的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需考虑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老年患者则要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及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
放疗
适用于:可用于膀胱肿瘤的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的晚期膀胱肿瘤的姑息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差异较大,儿童患者对放疗的辐射敏感性及可能带来的生长发育影响需特别关注;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身体机能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放疗耐受性的影响。
化疗
全身化疗:多用于晚期膀胱肿瘤或转移性膀胱肿瘤,也可作为手术、放疗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等联合方案。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全身化疗需严格考虑药物的儿童用药安全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则要关注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其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的影响以及能否耐受化疗带来的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