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肌腱粘连、疼痛等问题,关节僵硬与长时间固定等有关,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面不平整等,畸形愈合由复位或固定不佳致,肌腱粘连与术后早期活动不足等相关,疼痛由多种因素导致且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影响。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关节僵硬的风险可能更高;骨折程度严重、固定时间过长等因素也会增加关节僵硬的发生几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若固定不当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发育,进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机制:骨折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关节软骨损伤,长期磨损后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当关节面受到破坏,正常的关节力学分布改变,关节软骨磨损加速,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影响因素:骨折复位不良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因素,若骨折复位后关节面仍存在明显不平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创伤性关节炎的易感性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本身关节软骨就有一定程度的退变,再加上骨折的影响,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畸形愈合
发生机制:骨折复位不理想或固定不牢固,骨折端在愈合过程中发生错位,导致肢体畸形。比如骨折复位时没有恢复正常的桡骨长度、掌倾角或尺偏角等,就会出现手腕部外观异常、功能障碍等情况。
影响因素:儿童患者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畸形愈合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双侧肢体不对称等问题;而成年患者畸形愈合主要影响外观和功能,如可能出现手腕部活动时疼痛、力量减弱等。
肌腱粘连
发生机制:骨折周围的肌腱在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容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影响肌腱的滑动功能。例如,伸肌腱或屈肌腱在骨折后由于炎症反应等原因,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粘连,导致手指活动不灵活。
影响因素:术后早期活动不足是导致肌腱粘连的常见原因,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配合度较差,难以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增加了肌腱粘连的风险;而老年患者本身肌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肌腱粘连。
疼痛
发生机制: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炎症反应,或者关节退变、软组织损伤等因素导致长期疼痛。骨折部位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也会引起疼痛。
影响因素: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而容易被忽视疼痛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骨折后疼痛可能会被放大。生活方式方面,过度使用受伤的手腕等也会加重疼痛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