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没打石膏通常难良好恢复,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儿童骨骼发育中易移位影响生长,成年人活动多易致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老年人愈合差还易引发并发症,且可能致骨折移位、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关节功能障碍,所以撕脱性骨折后应遵医嘱打石膏固定促恢复。
一、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情况
儿童: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撕脱性骨折后如果没有打石膏固定,骨折端更容易因为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而发生移位,对儿童骨折部位的正常结构恢复影响更大,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肢体长度不等、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例如,儿童足部的撕脱性骨折,若未固定,孩子行走等活动会使骨折端异常活动,干扰骨折愈合过程。
成年人:成年人日常活动相对较多,没有打石膏固定的撕脱性骨折部位,在日常行走、肢体活动时,骨折端受到的应力会破坏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延缓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风险,从而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如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等,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骨质相对疏松,骨折愈合能力较差,撕脱性骨折后如果没有打石膏固定,骨折端不稳定会进一步影响骨折的愈合,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长期固定缺失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而且老年人活动相对减少但仍可能存在一些不自觉的肢体活动,也会影响骨折恢复,增加康复的难度。
二、可能的不良后果
骨折移位:没有石膏固定,骨折部位在肌肉牵拉、关节活动等作用下,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原本轻度移位的撕脱性骨折可能会移位加重,导致骨折愈合后出现畸形,影响肢体的外观和功能。比如手部的撕脱性骨折,移位后可能会影响手指的屈伸功能,导致抓握物体困难等。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端不稳定会干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痂形成等环节,使得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不愈合的情况。延迟愈合会让患者长期处于骨折未愈的状态,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不愈合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等干预措施来解决,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患者的痛苦。
关节功能障碍:无论是骨折移位还是延迟愈合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关节功能出现障碍。例如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若未固定导致骨折移位或愈合不良,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屈伸活动,使患者行走困难,上下楼梯受限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撕脱性骨折后打石膏固定是常见且有效的固定方式,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促进骨折良好恢复。所以,撕脱性骨折后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合适的固定,包括打石膏等,以保障骨折顺利愈合和肢体功能的良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