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等情况,手术针对明显移位等,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不同康复重点,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考虑。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如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对于一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无移位骨折可采用上肢石膏托或超肘关节夹板固定于屈曲20°-60°位,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儿童固定时间相对较短,约2-3周。
轻度移位骨折可先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再用石膏托固定。复位时需在麻醉下进行,恢复骨折端的对位对线。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固定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石膏或夹板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方案。老年人非手术治疗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定期翻身、拍背,加强营养支持。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mm,或骨折涉及关节面超过30%的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此外,开放性尺骨鹰嘴骨折也需急诊手术。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张力带钢丝固定术,通过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再用钢丝做张力带固定,这种方法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适用于骨折粉碎严重或骨质疏松的患者,钢板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固定。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尽量减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手术前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手术中要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创伤,术后要加强康复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术后早期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和肩部的钟摆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儿童在康复过程中要家长协助进行温和的活动,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逐渐增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练习,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或主动-辅助的屈伸运动。儿童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度增加活动强度,老年人要密切关注自身耐受情况,防止骨折再移位。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加强肘关节的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训练,如进行抓握、持物等练习,逐步恢复肘关节的正常功能。儿童要注重全面的功能恢复,促进骨骼和关节的正常发育;老年人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