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可引发多种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痛等,不同年龄表现略有差异)、消化不良相关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不同人群发生率不同)、反酸烧心(胃食管反流病等患者易反酸,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等易烧心,不同性别、生活方式及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其他症状(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老年人营养状况;恶心呕吐,幽门梗阻等患者易出现,不同病史患者情况不同)。
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餐后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这是慢性胃病常见症状之一。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萎缩影响消化功能,进食后食物排空延迟,易出现餐后饱胀。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生率可能不同,长期高盐、高脂饮食人群可能因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增加餐后饱胀发生风险;有不良进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进食过快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餐后饱胀。
早饱感:进食后不久就有饱腹感,导致摄入食物量明显减少。例如胃溃疡患者,溃疡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容易产生早饱感。对于有既往胃部手术史的患者,由于胃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早饱感可能更为常见,因为手术可能破坏了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神经调节,影响消化功能。
反酸、烧心
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引起反酸症状。像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慢性胃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反酸。不同性别上,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出现反酸;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反酸发生几率。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常由反酸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也可能出现烧心症状,其发生机制与胃酸刺激食管黏膜有关。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烧心症状,且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活质量。
其他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感觉进食欲望降低,对食物缺乏兴趣。慢性胃病患者普遍可能存在食欲不振情况,尤其是病情较重或处于活动期时。儿童慢性胃病导致的食欲不振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需要充足营养摄入,食欲不振会使营养供应不足;对于患有慢性胃病的老年人,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影响身体机能恢复和整体健康状况。
恶心、呕吐:部分慢性胃病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引起呕吐。比如幽门梗阻的慢性胃病患者,由于幽门部位梗阻,胃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就会出现频繁呕吐。不同病史患者情况不同,有过胃部感染病史的患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未得到有效根治,可能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胃部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能提示病情复发或有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