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针对无明显移位稳定型骨折,需牵引卧床护理防并发症,儿童需调整;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适用于年轻等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龄大等患者,术后防脱位、康复及观察并发症。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的方法,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骨折移位。非手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在卧床期间,要加强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肌肉的收缩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促进骨折愈合。对于儿童股骨颈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非手术治疗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的生长发育。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手术
适应证:适用于年轻、骨折移位不明显或有移位但通过手法复位可以达到满意复位的患者。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空心钉内固定等。空心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影响较小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要准确复位骨折端,然后通过空心钉将骨折端固定,以保持骨折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对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允许,也可以考虑内固定手术,但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内固定术后患者需要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但要避免过早负重。一般在术后2-3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开始部分负重,6-12个月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完全负重。康复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恢复患肢的功能。
2.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对于年龄较大、骨折移位明显、股骨头坏死风险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髋臼也有病变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髋臼基本正常的患者。
术后注意事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等不良姿势,防止假体脱位。术后早期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下肢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以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2周可在助行器或拐杖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具体负重时间根据假体类型和患者恢复情况而定。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常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