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受伤机制等初步判断可能性,体格检查包括髋关节局部及下肢神经血管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其中CT对细微及复杂骨折诊断重要,MRI对早期诊断有价值,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在诊断时各有特点需综合考虑。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如是否有高能量外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受伤后髋部的疼痛部位、程度、是否伴有下肢活动受限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伤机制可能不同,儿童多因低能量外伤如跌倒等,而成年人高能量外伤更常见,通过病史采集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股骨头骨折的可能性。
二、体格检查
1.髋关节局部检查:观察髋关节周围是否有肿胀、瘀斑,触诊时髋部是否有压痛,尤其股骨头相应部位的压痛,检查髋关节的活动度,可发现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主动和被动活动时均可能因疼痛而受限,不同年龄患者由于身体柔韧性等差异,活动度改变可能有不同表现,儿童可能因疼痛哭闹而不能配合良好的活动度检查。
2.下肢神经血管检查:检查下肢的感觉、运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排除是否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这对于全面评估股骨头骨折患者病情很重要,不同年龄患者神经血管损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感觉运动检查需更细致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片:可初步观察股骨头的形态、位置等,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骨折线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股骨头骨折可能容易漏诊,因为X线可能受重叠影像等影响。
侧位片:辅助观察股骨头骨折的情况,与正位片结合能更全面了解骨折在髋关节内的位置等。
2.CT检查
横断面成像:能清晰显示股骨头内部的骨折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股骨头骨折,CT可以发现细微的骨折线,还能准确判断骨折块的大小、移位方向等,是诊断股骨头骨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尤其对于复杂的股骨头骨折,CT三维重建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股骨头骨折的立体形态,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3.MRI检查
早期诊断价值:在股骨头骨折早期,X线和CT可能还未显示明显骨折征象时,MRI可以通过显示骨髓水肿等情况来提示可能存在股骨头骨折,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更早地发现病变,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股骨头骨折由于其骨骼发育特点,在诊断时需特别注意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和解读,避免过度辐射的同时要准确诊断;老年人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女性患者在受伤机制和后续康复等方面可能有其自身特点,需在诊断过程中充分考虑其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