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康复训练,早期有手指屈伸、肩部和肘部运动;中期有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训练;后期有力量、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中要定期复查,异常即停医。
肩部和肘部运动: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身体前倾,受伤手臂自然下垂,利用手臂自身重量做前后、左右摆动;肘部可做屈伸练习,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肩部和肘部运动有助于维持上肢整体的关节活动度,防止肩部和肘部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儿童患者进行肩部钟摆运动时,幅度不宜过大;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因平衡问题导致摔倒,可在有人陪同下进行训练。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腕关节活动度训练:在医生允许下,开始进行腕关节的主动屈伸和旋转运动。屈伸运动可坐在椅子上,手臂平放于桌面,手掌向上尽量勾起手腕,再向下伸展手腕,每组10-12次,每天3-4组;旋转运动是手掌向上和向下分别做腕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每组8-10次,每天3组。这些训练能逐步恢复腕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促进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的修复。对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进行腕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更加缓慢、轻柔,防止因骨质脆弱导致再次损伤。
前臂旋转训练:手持轻物(如矿泉水瓶,重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行前臂的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做10-15次,每天3-4次。通过前臂旋转训练可增强前臂肌肉力量,为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提供支持。儿童患者选择的轻物重量要合适,避免过重影响训练效果和造成损伤。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力量训练:可以进行握力器训练,每天3-4次,每次握10-15秒,放松5秒,重复15-20次;还可进行手腕的抗阻训练,用弹力带套在手上,进行手腕的屈伸和旋转抗阻运动,增加手腕肌肉力量。力量训练有助于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使手腕能够承受日常活动的力量。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成年患者,在力量训练初期要适当降低强度,逐步增加,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儿童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骼发育。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穿脱衣物、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的练习,模拟日常动作,提高手腕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恢复。例如穿衣服时,先从简单的衣物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衣物,训练手腕的抓握、伸展等功能。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要确保环境安全,如地面保持干燥、清除障碍物等,防止在训练过程中摔倒。
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