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早期有疼痛(多为间歇性隐痛渐成持续性剧痛,青少年夜间痛明显,一般止痛难缓)、肿块(骨表面或深部可触及质地硬、不光滑、伴压痛且渐大的肿块)、功能障碍(病变关节活动受限,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人加重行动不便)、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易骨折,有骨骼疾病史者风险高)等症状和前兆。
特点:骨癌早期常见症状是疼痛,多为间歇性隐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在青少年患者中,夜间疼痛较为明显,有时可能被误以为是生长痛,但生长痛一般是生理性的,程度较轻且不持续加重,而骨癌引起的疼痛会随病情进展不断加剧。例如,有研究发现,骨癌患者的疼痛会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且一般的止痛措施难以有效缓解。
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都是围绕骨痛这一核心症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家长需格外关注其骨骼部位的疼痛情况,若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要警惕骨癌可能;女性和男性在骨癌疼痛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不同骨癌类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能有差异,如骨肉瘤在青少年和儿童中相对多见。
肿块
表现:在骨的表面或深部可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可能伴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肿块会逐渐增大。例如,骨肉瘤患者常可在患肢发现肿块,且肿块增长速度较快。
与生活方式等关系:一般生活方式与骨癌肿块的形成无直接关联,但如果本身有骨骼相关基础疾病,可能会增加骨癌发生的风险,进而影响肿块的出现。比如有既往骨骼良性病变病史的人群,需更密切关注骨骼部位是否出现异常肿块。
功能障碍
情况:骨癌病变部位的关节可能出现活动受限,如肢体活动不灵活、关节屈伸困难等。这是因为肿瘤生长破坏了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关节的正常活动。例如,下肢骨癌可能导致行走困难,上肢骨癌可能影响手臂的正常运动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对于儿童来说,其骨骼还在发育阶段,骨癌引起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更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就医诊断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骨骼正常发育的干扰;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关节退变等基础问题,骨癌导致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其行动不便等情况,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病理性骨折
现象: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骨折,这是骨癌破坏骨骼强度导致的。比如,患者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轻微碰撞等情况下就发生骨折,且骨折部位多与骨癌病变部位相关。
与病史等关联:有骨骼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既往有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再合并骨癌,就更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情况,需要在评估病情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