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愈合不好需先通过影像学评估病情,再进行非手术干预(制动与康复训练调整、物理治疗)、手术干预(重新复位内固定、植骨手术),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同时预防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特点需针对性处理。
非手术干预
制动与康复训练调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外固定装置,如对于仍可采用外固定的患者,确保外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比如,若之前康复训练强度不合适,对于儿童要考虑其骨骼生长特点,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训练影响愈合;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收缩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等,通过合理训练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愈合。
物理治疗:可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等物理治疗方法。低强度脉冲超声能够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物理治疗的参数可能需要调整,例如儿童皮肤较薄,治疗时要注意能量的合适把控。
手术干预
重新复位内固定:如果骨折端对位对线差、骨不连等情况较明显,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手术会重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然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髓内钉等固定骨折端。对于儿童,要考虑其骨骼的生长潜力,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操作要尽量减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老年人则要考虑其骨质疏松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以保证固定的牢固性。
植骨手术:若骨折端有骨缺损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植骨。植骨可以提供骨生长的支架,促进新骨形成。植骨来源可以是自体骨(如髂骨植骨等)、异体骨或人工骨等。对于儿童,自体骨植骨相对更有利于愈合,且要注意取骨部位的创伤和恢复;老年人植骨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
控制基础疾病
如果患者有基础疾病影响骨折愈合,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骨折愈合,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利于骨折局部的血运和组织修复。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改善骨骼质量,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基础疾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不同,儿童基础疾病相对较少,但也要关注是否存在影响愈合的潜在因素;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更要全面管理基础疾病以促进骨折愈合。
预防并发症
在股骨干骨折愈合不好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例如,长期制动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都要注意适当活动下肢、进行下肢静脉泵等预防措施;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切口感染等,感染会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儿童皮肤娇嫩,预防感染要更加精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