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术后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康复锻炼,早期促进血液循环等,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等,后期恢复正常功能等,具体锻炼依患者综合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个性化进行。
具体锻炼:
足踝主动屈伸:患者平卧或坐位,缓慢用力屈伸踝关节,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需在家长协助下轻柔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移位等情况;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动作幅度和频率,以舒适为宜。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伸直腿部,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坚持5-10秒后放松,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该锻炼可维持股四头肌力量,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在血糖平稳时进行锻炼,避免因血糖波动影响锻炼效果或导致身体不适。
中期(术后2-6周)
目的: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具体锻炼:
踝关节主动背伸和跖屈:在早期锻炼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活动范围,如坐在床边,让足跟缓慢下垂,利用重力增加跖屈幅度,然后再主动背伸,每组15-20次,每天3-4组。对于女性患者,若同时有骨质疏松病史,锻炼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肥胖患者则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可能需要更缓慢、稳定的动作来进行锻炼,避免因体重过大对骨折部位造成过大压力。
直腿抬高:患者仰卧,伸直腿部,将下肢缓慢抬起至离床面15-20厘米左右,坚持10-15秒后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在进行直腿抬高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心率变化,若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
后期(术后6周以上)
目的:恢复正常肢体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具体锻炼:
踝关节抗阻运动:可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锻炼,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踝关节用力牵拉弹力带,进行背伸和跖屈抗阻运动,每组20-25次,每天3-4组。对于青少年患者,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锻炼时,要注意呼吸节奏与锻炼动作的配合,避免因呼吸不畅影响锻炼效果。
步态训练:在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后,可进行步态训练,如扶拐行走、逐步过渡到部分负重行走等。对于独居的老年患者,进行步态训练时需要有人在旁协助,防止摔倒;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则需要更谨慎的监护,确保训练过程安全。
三踝骨折手术后的锻炼时间和具体锻炼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如基础疾病、骨质疏松情况等)、骨折愈合情况等综合因素来调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