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锁骨骨折需先通过体格检查及X线摄片诊断评估,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多采用“8”字绷带固定保守治疗,严重移位等情况可手术治疗,康复调理包括固定期间护理(患肢护理、功能锻炼)、饮食调理(营养均衡、避免不良饮食)、生活护理(休息活动、心理护理),以促进骨折顺利愈合恢复正常功能。
一、诊断与评估
儿童锁骨骨折多因摔倒时肩部着地或手臂外展暴力所致,通过体格检查及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X线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对于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儿童锁骨骨折多数可采用保守治疗,一般使用“8”字绷带固定,固定时间通常为3-4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皮肤情况,防止绷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固定注意事项:固定后需限制患儿肩部活动,避免骨折端再次移位。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不太配合固定,家长要加强看护,确保固定装置位置正确。
2.手术治疗
严重移位骨折:少数严重移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的患儿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存在感染等风险。
三、康复调理
1.固定期间的护理
患肢护理: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定期检查固定部位的松紧度,如有过松或过紧应及时调整。
功能锻炼:在固定早期,可指导患儿进行握拳、屈伸手指等简单的手部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固定2-3周后,可逐渐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但要避免大幅度的肩部活动。
2.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保证患儿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钙是骨骼修复的重要原料,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维生素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代谢。例如,每天保证500ml左右的牛奶摄入,能为患儿提供充足的钙。
避免不良饮食: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患儿的消化功能,间接影响骨折愈合。
3.生活护理
休息与活动: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睡眠时可适当调整体位,避免压迫骨折部位。在骨折愈合后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年龄较小的患儿在活动时需要家长陪同,确保安全。
心理护理:儿童可能因骨折及治疗过程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家长要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儿童锁骨骨折后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康复调理,包括精心的护理、合理的饮食以及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等,以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恢复患儿的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