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是脊柱三维畸形表现为冠状面侧方弯曲等且常伴旋转等异常,分类有特发性等多种,特发性与遗传等因素相关,先天性由胚胎发育障碍致,症状早期常无明显表现进展后有双肩不等高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X线(Cobb角≥10°确诊),治疗有观察随访、支具、手术,特殊人群中青少年需保持正确姿势等,儿童要密切观察,孕期女性谨慎处理,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需监测干预。
一、定义
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表现为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同时常伴有脊柱旋转及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的异常改变。
二、分类
1.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少年,病因不明,依发病年龄分为婴儿型(0~3岁)、儿童型(4~10岁)、青少年型(11岁~骨骼成熟)。
2.先天性脊柱侧凸:由胚胎发育过程中脊柱分节或形成障碍导致脊柱结构异常引发。
3.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因神经肌肉系统病变致肌肉力量平衡失调所致,如脑瘫、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相关。
4.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与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脊柱侧凸。
5.综合征型脊柱侧凸:由其他综合征伴随的脊柱侧凸,如马方综合征等。
三、病因
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生长发育等因素相关,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先天性脊柱侧凸:胚胎发育中脊柱分节或形成障碍所致。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神经肌肉功能异常使肌肉力量失衡引发。
综合征型脊柱侧凸:与特定综合征的病理改变相关。
四、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双肩不等高、脊柱偏离中线、胸廓不对称、骨盆倾斜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心肺功能、压迫脊髓神经等。
五、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观察脊柱外观形态。
X线检查:为诊断重要手段,通过测量Cobb角评估侧凸程度,Cobb角≥10°即可确诊脊柱侧凸。
六、治疗
1.观察随访:适用于Cobb角小于20°~25°的轻度脊柱侧凸,定期复查X线监测病情进展。
2.支具治疗:用于骨骼未成熟、Cobb角在20°~0°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通过佩戴支具限制侧凸进展。
3.手术治疗:针对Cobb角大于0°~0°、支具治疗无效或进展迅速者,采用脊柱融合术等手术方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少年群体:需保持正确坐姿、站姿,加强脊柱周围肌肉锻炼,如游泳等,家长应留意孩子脊柱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儿童群体: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脊柱外观,定期筛查,早期干预可降低病情进展风险。
孕期女性:若有脊柱相关基础疾病,需谨慎处理,避免影响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脊柱侧凸进展,遵循医生建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