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病理性骨折需从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外伤、定期体检与监测三方面着手。控制基础疾病方面,骨质疏松患者要合理饮食、必要时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肿瘤患者要积极治原发肿瘤控骨转移;避免外伤需各年龄段人群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安全防护;定期体检与监测包括40岁以上高危人群定期骨密度检查、肿瘤患者定期骨相关检查及关注自身骨骼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一、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是导致病理性骨折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应通过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例如每日保证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以及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骨质疏松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等,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有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的人群,要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骨代谢,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易出现骨质疏松,需密切监测骨密度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对于肿瘤患者:患有骨转移瘤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骨转移情况,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控制肿瘤进展,减少骨破坏。例如对于某些骨转移瘤患者,局部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对骨组织的进一步破坏,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的可能性。
二、避免外伤
日常活动注意:各年龄段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注意避免外伤。儿童活泼好动,家长要加强看护,避免其进行过于危险的活动,如高处攀爬等,防止摔倒、碰撞导致骨骼损伤。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等需佩戴好防护装备,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做好热身和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避免剧烈碰撞和摔倒。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平衡能力较差,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安全,去除室内障碍物,地面保持干燥,必要时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器具,防止因滑倒等原因导致骨折。
三、定期体检与监测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如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一般建议1-2年检查一次。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肿瘤患者,要定期进行骨相关检查,如骨扫描等,监测骨转移病灶的发展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降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关注骨骼相关症状: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关注自身骨骼相关症状。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骨骼畸形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骨骼疾病等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例如青少年若出现下肢疼痛等情况,要警惕是否有骨肿瘤等疾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