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非手术牵引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但有并发症风险,手术内固定适用于能耐受手术者,不同人群治疗有特点,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相应康复重点。
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
适应证: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Evans-分型Ⅲ型及以上的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
手术方式:常见的内固定材料有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等。以PFNA为例,其具有固定可靠、抗旋转能力强等优点。手术通过切开或微创的方式将骨折复位,然后置入内固定装置,恢复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术后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功能。
不同人群的治疗特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卧床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护理,如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以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进行下肢静脉泵等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则需要更严格的术前准备,控制基础疾病,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同时注重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因为老年患者康复能力相对较弱。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通常不稳定程度较高。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应尽量恢复骨折的解剖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以保证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术后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可以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因为年轻患者有更好的恢复潜力,但仍需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失败等情况。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康复都很重要。非手术牵引治疗的患者,在牵引期间就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以防止肌肉萎缩。手术患者在术后疼痛缓解后,也可逐步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同时配合肌肉收缩训练。
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进展,中期康复主要是加强肢体的力量训练和平衡协调训练。可以进行扶拐部分负重行走训练,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行走的距离,同时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强化训练,如髋关节屈伸、外展等动作的抗阻训练,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后期康复:后期康复重点是恢复正常的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步态分析等评估患者的行走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使患者能够恢复到接近受伤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