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需做胃镜和病理检查,炎性息肉较小且经治疗后,1-2年复查一次;腺瘤性息肉无论大小,切除后6-12个月复查一次,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等特殊人群复查间隔不同。
一、胃息肉需要做的检查
1.胃镜检查
意义:胃镜是诊断胃息肉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等情况。例如,能清晰看到息肉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广基还是有蒂等,还可以在胃镜下对息肉进行初步的初步评估,如判断息肉的外观是否疑似恶性等。
操作过程:患者需要空腹,然后将胃镜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医生通过胃镜观察胃部情况。
2.病理检查
意义:在胃镜检查发现息肉时,通常会取部分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区分息肉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息肉是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还是其他类型的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其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而炎性息肉一般癌变风险较低。例如,腺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相对较高。
操作过程: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取少量息肉组织,然后将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显微镜下观察。
二、胃息肉检查间隔时间
1.息肉性质为炎性息肉且较小者
一般情况:如果胃息肉是炎性息肉,且息肉较小(直径小于1厘米等情况),在经过治疗(如针对引起炎性息肉的病因进行处理,如根除幽门螺杆菌等)后,一般可以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因为炎性息肉在病因去除后有自行消退的可能,而且复发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要定期监测。例如,对于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息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炎症消退,息肉可能缩小或消失,所以需要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息肉变化。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差,耐受性差,复查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需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如果是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复查间隔可以相对短一些,但一般也不短于1年。
2.息肉性质为腺瘤性息肉者
一般情况:腺瘤性息肉有较高的癌变潜能,所以一旦发现腺瘤性息肉,不管大小,都需要积极处理,如在内镜下切除。切除后一般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胃镜。因为即使切除了腺瘤性息肉,仍有复发的可能,而且需要密切监测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以及是否有残留息肉复发等情况。例如,一项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切除后1年内复发率较高,所以需要较频繁的复查。
特殊人群:对于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患者,属于高风险人群,即使已经进行了相关治疗,复查间隔可能会更短,可能每3-6个月就要复查一次胃镜,因为这类患者息肉复发和癌变的风险极高。而对于妊娠期女性发现腺瘤性息肉,由于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状态,复查需要谨慎评估,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复查间隔,但一般也需要在产后尽快安排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