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手不能握拳可能由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导致,肌肉萎缩因长时间固定废用,关节粘连因长期固定致软组织粘连,可通过主动训练(手指、手腕屈伸)和被动训练(他人辅助)康复,若训练无改善需就医评估,医生会调整康复方案。
原因:手腕骨折后长时间固定,缺乏运动,手部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导致手不能握拳。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骨骼肌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萎缩相对成人恢复可能更快,但也需要及时干预;成年人则恢复相对慢些。生活方式上长期制动是主要因素,有骨折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
应对措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性的手部肌肉康复训练。比如先从简单的手指屈伸开始,逐步增加力度和范围。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轻柔的手部活动练习,成年人则可自主进行更有强度的训练,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加重损伤。
关节粘连
原因:骨折后关节长期处于固定状态,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容易发生粘连,影响关节活动,包括握拳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关节的柔韧性不同,儿童关节柔韧性相对较好,但固定时间过长也会粘连;成年人关节粘连恢复相对复杂些。有骨折病史且固定时间较长的人群更易出现关节粘连。
应对措施: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关节松动术等康复治疗。例如进行手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被动活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儿童需由专业人员轻柔操作,成年人可耐受相对较强的操作,但都要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
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
主动训练
手指屈伸训练:患者主动进行手指的弯曲和伸展动作,每天多次,每次每组10-15次,逐渐增加次数和力度。对于儿童,家长可引导其玩耍一些能促进手指活动的玩具来辅助训练;成年人可利用握力器等辅助工具增加训练强度。
手腕屈伸训练:主动做手腕的向上弯曲和向下弯曲动作,同样每天多次,每组5-10次,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儿童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造成损伤;成年人可适当加大幅度,但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被动训练
他人辅助训练:由家人或康复治疗师帮助进行手腕及手指的屈伸、旋转等活动,逐步扩大关节活动度。儿童由家长轻柔辅助,要注意力度和节奏;成年人在康复治疗师操作时要积极配合,反馈自身感受以便调整训练强度。
就医评估与进一步处理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手不能握拳的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关节等组织的状况。对于儿童,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和骨折愈合对后续功能的影响;成年人则重点评估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具体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比如增加康复治疗的强度或采用其他治疗手段,如超声波治疗等促进组织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