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等有关)和年轻人(多因高能量损伤),有髋部疼痛等症状、压痛等体征,靠X线等检查诊断,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老年人预后差且易有并发症,年轻人预后相对较好但也有风险,老年人要防肺部感染等,年轻人要遵方案防骨折移位等。
解剖结构相关影响
股骨颈的解剖结构特殊,其周围有丰富的血管供应股骨头,骨折后容易损伤这些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老年人由于骨质退变,骨强度降低,轻微的外伤如扭转身体、滑倒等都可能引发股骨颈骨折;而年轻人则往往是在遭受较大暴力时才会发生。
临床表现
症状:受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呈短缩、外旋畸形。老年人可能受伤机制不明显,仅表现为髋部轻度疼痛,活动受限。
体征:检查时可发现患侧腹股沟中点处有压痛,纵轴叩击痛阳性,下肢外旋畸形,一般外旋45°-60°。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通过X线片能看到股骨颈的骨质连续性中断等表现。
CT及MRI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的骨折或者需要明确股骨头血运情况时,CT和MRI检查有重要价值。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碎片的情况,MRI能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情况。
治疗方式
非手术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骨折等情况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需要长时间卧床,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年轻、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通过手术复位后用内固定装置固定骨折部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多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风险高的患者,通过置换人工髋关节来恢复髋关节功能。
预后情况
老年人预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预后相对较差,因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骨折愈合较慢,且并发症发生率高,如股骨头缺血坏死、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年轻人预后: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如果治疗及时、骨折复位良好,预后相对较好,但也有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可能,需要密切随访。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卧床易出现肺部感染,要定期帮助老人翻身、拍背,鼓励老人咳嗽咳痰;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形成;同时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可适当进行下肢肌肉的被动活动等。
年轻人:年轻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后,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早负重,防止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发生,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股骨头血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