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包括复位、固定、手术及康复治疗。复位多为闭合牵引复位;固定有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用于复位不满意、有软组织嵌入等情况,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分早期和后期,早期做手指活动,后期渐行肘关节屈伸锻炼,需综合多因素选方案,关注小儿状况促愈合与功能恢复。
一、复位方法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多采用闭合复位方法。对于伸直型骨折,可采用牵引复位法,通过适当的牵引力量纠正骨折端的移位。在复位过程中需注意根据小儿的解剖特点和骨折具体情况进行操作,要轻柔准确,避免对小儿局部组织造成过度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可借助X线等辅助检查来判断复位效果。
二、固定方式
1.石膏固定:复位满意后常用石膏托固定。一般采用屈肘位石膏固定,固定范围通常包括肘关节上方至前臂中下段。对于小儿来说,要注意石膏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固定期间要定期复查,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
2.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骨折或复位后容易再移位的情况,可考虑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相对灵活,便于调整,且能较好地维持骨折端的对位。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外固定支架的清洁,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骨折复位不满意,存在明显的软组织嵌入、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时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有软组织卡压,影响骨折愈合,或者骨折复位后不稳定,经保守治疗容易再移位的情况。
2.手术方法:手术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克氏针等。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小儿患肢的恢复情况,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固定期间就开始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小儿来说,家长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协助小儿进行手指的主动或被动活动。
2.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逐渐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等功能锻炼。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逐步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儿的耐受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同时要关注小儿的心理状态,因为小儿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疼痛等原因产生抵触情绪,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的类型、小儿的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小儿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康复措施,以促进小儿骨折的良好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