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胆囊炎通过详细病史采集询问症状表现、诱因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关注腹部体征和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RP、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CT、MRCP等,综合多方面信息明确诊断,需考虑小儿生理特点避免漏诊误诊,及时全面评估检查以尽早治疗。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的症状表现,包括有无右上腹疼痛,疼痛的性质(如绞痛、钝痛等)、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放射痛,有无恶心、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了解发病前是否有饮食诱因,比如是否进食过油腻食物等。同时,询问既往是否有胆道疾病史等相关病史。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右上腹可能有压痛、反跳痛,部分患儿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Murphysign)阳性,即检查者将左手掌平放于患儿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患儿深吸气时,因胆囊下移碰到拇指而引起疼痛,患儿突然屏气。
2.全身情况:观察患儿体温,多数患儿有发热表现,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等感染中毒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一般白细胞计数可达到(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0%以上。
2.C反应蛋白(CRP):CRP会明显升高,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其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3.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异常,如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升高,提示肝功能受到一定影响。若合并胆管梗阻等情况,胆红素升高更为明显,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可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厚度多>3mm),胆囊内可见结石回声(若合并胆囊结石时),胆囊周围可能有渗出等表现。通过超声还能观察胆道系统的情况,判断有无胆管扩张等。
2.CT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但在超声诊断不明确时可考虑。CT可更清晰地显示胆囊的形态、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腹部疾病,但需注意小儿接受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问题,应权衡利弊。
3.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但一般多用于病情较为复杂、超声等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患儿,且检查时间相对较长,患儿需保持安静配合。
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明确小儿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如小儿胆囊较小、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等情况,避免漏诊或误诊。对于疑似小儿急性胆囊炎的患儿,应及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