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母儿死亡率高,出现持续恶心呕吐、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皮肤巩膜黄染等黄疸表现、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意识障碍、产检肝功能等异常、双胎等特殊人群有疑似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出现消化道症状:孕妇在妊娠期如果出现持续的恶心、呕吐,且呕吐难以缓解,甚至伴有上腹部疼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时,需警惕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这是因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早期常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如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迅速进展。例如,部分孕妇可能会在进食后不久就出现频繁呕吐,进食量明显减少,同时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等情况。
出现黄疸表现:孕妇皮肤、巩膜出现黄染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如果发现自己的皮肤颜色变黄,尤其是眼白部分明显发黄,或者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这可能是肝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的信号,需立即就医。黄疸的出现意味着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出现障碍,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会导致肝脏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黄疸。比如,有些孕妇可能在早晨起床后发现自己的面部皮肤发黄,随着时间推移,全身皮肤黄染逐渐加重。
出现出血倾向:若孕妇出现牙龈出血不易止住、皮肤有瘀斑瘀点等出血倾向时,应尽快就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因为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场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就会出现出血相关表现。例如,孕妇在刷牙时牙龈出血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不小心碰撞后皮肤很快出现大片瘀斑等情况。
出现意识障碍:当孕妇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时,病情已经非常危重,必须立即就医。这是因为严重的肝脏功能损害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出现意识方面的改变。比如,孕妇原本精神状态良好,但突然变得反应迟钝,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下降,或者出现胡言乱语、昏迷不醒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异常相关:如果孕妇在常规产检中发现肝功能明显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需要遵医嘱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可能。因为有些孕妇可能在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实验室检查已经出现异常改变,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产检时发现肝功能指标较之前有大幅波动且不符合正常妊娠生理变化时,就需要高度警惕。
妊娠相关特殊情况:对于怀有双胎或多胎妊娠的孕妇、既往有肝脏疾病史的孕妇等特殊人群,当出现任何疑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不适表现时,都应更加及时地就医。因为这些特殊人群发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监测和早期干预。比如,有乙型肝炎病史的孕妇在妊娠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相比普通孕妇更应迅速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