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良性肿瘤具有多方面特点,临床表现上症状相对较轻且进展缓慢,部分患者可触及边界清晰、无明显炎症表现的局部肿块;影像学方面X线、CT、MRI各有不同表现,能从不同角度显示肿瘤情况;组织学上细胞分化良好、与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相似,肿瘤边界清楚,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且常有假包膜形成。
症状相对较轻且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逐渐生长,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或钝痛,活动后可能会稍有加重,但一般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迅速加重。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内仅有轻微的胸背部不适,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胸椎良性肿瘤引起的症状可能会因为生长发育的影响而有不同表现,比如可能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曲线,但早期往往容易被忽视。女性患者在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内分泌等情况发生变化,可能会对肿瘤相关症状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非肿瘤本身的特异性特点,而是生理状态对症状感知的干扰。
局部肿块情况:部分患者可在胸椎相应部位触及局部肿块,肿块边界相对清晰,质地因肿瘤性质不同有所差异,比如骨样骨瘤可能质地相对较硬,而一些良性的软骨源性肿瘤可能质地相对软一些。不过肿块通常不会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影像学特点
X线表现:
骨样骨瘤:可见瘤巢周围的骨组织呈现硬化现象,瘤巢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直径通常小于2cm。
骨软骨瘤:表现为骨性突起,其皮质和松质骨与母体骨相连,突起部分表面有软骨帽,在X线上软骨帽一般不显影,当软骨帽钙化时可呈现环形或点状钙化影。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显示病变处骨膨胀,骨皮质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
CT表现: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对于骨样骨瘤,CT可以更精准地发现瘤巢的位置和大小;对于骨软骨瘤,能更好地观察软骨帽的情况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动脉瘤样骨囊肿通过CT可以明确病变内部的分隔等情况。
MRI表现:在显示肿瘤的软组织侵犯范围以及脊髓、神经等结构是否受压方面具有优势。比如胸椎良性肿瘤如果压迫脊髓,MRI可以清晰显示脊髓受压的程度和部位;对于一些富含血管的良性肿瘤,MRI的血管成像序列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
组织学特点
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与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相似,细胞核大小、形态较为一致,核分裂象罕见。例如骨巨细胞瘤中的良性病变,肿瘤细胞主要是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单核基质细胞分化较好,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核数量虽然较多,但形态正常。
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肿瘤边界清楚,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一般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呈浸润性生长,肿瘤周围常有纤维组织形成的假包膜。



